今天读到”邓振华-新号“的《我对X加入直播功能不看好》以及"wr1688“的《这几天直播有感》这两篇内容时,强烈地产生了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但兴冲冲地打开发表帖子的界面准备下笔时,却又有种无从表达的感觉。说实在的,最近每看完一个帖子,我几乎都认真地回复了,说句良心话,有时候写出来的内容与当时看完帖子最想表达的相比较而言,还是有些婉转的。这也是应了"wr1688"的那句话,”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成年抑或过了而立之年,早已过了玩耍,任性的年龄,心态,时间,生活…“,因此,有时候话到嘴边,还是留了三分。
然而,既然坚定了想要表达些什么,那就抛开所有顾虑,把想说的话,再说一次,哪怕没有回响,因为我们都是屏幕后面那一个真实的人。只是希望X1能更好,因为“他好,我也好”(某肾宝广告)
群里有人说,观点没有对错,站的角度、立场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对每个事件持有的态度。这话我非常认可,但我还始终坚持一点——作为平台的开发缔造者,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更要避免好高骛远,我认为应该是坚持在“做好”当下的前提下,兼顾着超前规划,否则就容易陷入朋友说的“猴子下山”怪圈之中。
然而区区“做好”二字说起来很容易,实现起来去往往不那容易,因为,有时候我们自认为的“做好了”其实不是客户想要的“做好了”。怎么做才能算是做好呢,我认为至少要遵循下面二个原则:
一、务必要站在用户的需求上去开发功能
我之前在回复某个帖子中说过“功能是为了迎合需求而开发的,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也许有人会反对说,需求也是需要去引导的,这话我承认,功能有时候是需要引导的,但引导的原则正是我本文中的第二条要说的,我们不能混淆或偷换概念,请扪心自问下,咱现在做好多的功能模块是引领性的功能吗?好像不是或不全是吧。
在开发的众多的功能模块里面,很多是市场上已有的或更成熟完善的。我们只是在模仿而已,但我认为,只有先做好模仿,才能有机会去超越。可是我们有在每个功能模块上做到“全周期需求”的模仿设计吗?答案是好像有所欠缺。官方以及平台上部分的开发者或多或少都表现出很急功近利的样子,风风火火弄个功能就想上马套现,用户安装之后,运营中发现功能根本不方便或是不健全。比如说我之前反映过的红包插件,比如我们的拼团模块(从铺货到销售到下单到物流到收货或退换货,咱们做到贴合社会生活实际,精细化功能设计了吗?市面那么多的卖东西的小程序,实在不行,咱们模仿淘宝行也好吧,只有模仿的好,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啊)对于开发者,实事求是的讲,确实不可能考虑的非常周全的,但要尽可能地从全周期需求上去完善模块啊,否则别人使用过程中,会感受诸多的不便,再加上在平台上面反映未能得到及时反馈的情况下,自然会影响整体的评价。
二、本着于事简便的原则去设计
微信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用,因为方便使用,甭管男女老少,文化程度高与低,他们发个小视频或文字、图片,拿起手机就能发,非常方便。只有于事简便,使用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市场才会越来越大。比如我前几天说过二维火扫码点餐的功能,之前大家习以为常的靠纸质菜单点餐的功能,被二维火扫码解决了,而且他还做到了同桌人可以共同点菜的功能,解决了之前弄着一本菜单,传来传去的不便问题。我认识,只有站在解决老百姓实际生活中的不便问且操作简便的功能引领才是真正的引领。否则就是以一个麻烦代替了另一个麻烦而已。
写这些文字之间,中间穿插不得已放下处理了下其他的事情,等再回到本帖子时,零晨已过半,就不再啰嗦了,
概括一句话: 做好当下,才能铺就好开拓未来的路。